1、大理三塔(崇圣寺三塔) 大理三塔,位于大理城北约一公里处。
(资料图片)
2、雪峦万仞、镂银洒翠的点苍山峙其后,波涛万顷、横练蓄黛的洱海嵌于前。
3、三塔鼎峙,撑天拄地;玉柱标空,雄浑壮丽,为苍洱间的胜景之一。
4、 “胜地标三塔,浮图秘鬼工。
5、”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,高69.13米,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,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。
6、塔下仰望,只见塔矗云端,云移塔驻,似有倾倒之势。
7、塔的基座呈方形,分二层,下层边长为33.5米,四周有石栏,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;上层边长21米,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,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“永镇山川”四个大字,庄重雄奇,颇有气魄。
8、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《重修三塔记》。
9、 塔身的第一层,高13.45米,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。
10、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,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。
11、塔墙厚达3.3米。
12、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,大小相近。
13、第16层为塔顶。
14、以第二层为例,高约2米,宽约10米,上部砌出叠涩檐,凡17层砖,每层挑出0.05~0.07米不等,檐的四角上翘。
15、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,内放佛像一尊,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,莲花座,庑殿式顶,中嵌梵文刻经一片。
16、南北两面,中间有一券形窗洞,直通塔心。
17、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,东西为窗洞。
18、以上各层依次交替。
19、塔身愈往上愈收缩。
20、 塔顶高8米,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。
21、挺拔高耸的塔刹,使人有超出尘寰、划破云天的感受。
22、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,瓶下为八角形宝盖,四角展翅,安有击风锋;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;最下为覆钵,外加莲花座托。
23、塔顶四角,原有金鹏鸟,相传“龙性敬塔而畏鹏,大理旧为龙泽,故以此镇之”。
24、现金鹏已无存,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足。
25、千寻塔中空,置有简易木梯,可达塔顶。
26、千寻塔西,等距约70米远的地方,有南北两座小塔,是八角形10级密檐砖塔,各高42.19米,塔身有佛像、莲花、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。
27、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,内撑十字架。
28、基座亦为八角形。
29、两小塔间相距97米,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,布局统一,造型和谐,浑然一体。
30、 三塔旁,原有规模宏大的崇圣寺。
31、据《南诏野史》(胡本、王本)、《自古通记》等史籍记载,寺基方7里,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,屋890,佛11400,铜40590斤,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佑,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(公元834至840年),费工70800余,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。
32、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,寺院保存较好。
33、元武宗时曾“降圣旨”封释觉性为住持僧,保护寺产,免征粮税。
34、元代亦曾加以维修,使得“殿庑焕然复兴,三塔峙立,金碧交辉,巨丽与山坪(相等)”。
35、明代,李元阳重修,亦有“三阁、七楼、九殿、百厦”。
36、当时寺中有五宝:三塔、巨钟、雨铜观音、证道歌碑和佛都匾。
37、至徐霞客到大理时,仍见崇圣寺前“三塔鼎立,……塔四旁皆高松参天。
38、其西由山门而入,有钟楼与三塔相对,势极雄壮”,楼后为正殿,正殿后为“雨珠观音殿,乃立像,铸铜而成者,高三丈”(《徐霞客游记《滇游日记八》)。
39、据说,寺中的鸿钟,为“建极十二年”(公元871年)造,“径可丈余,而厚及尺”,“其声闻可八十里”。
40、“万古云霄三塔影,诸天风雨一楼钟”,历来为人所乐道。
41、雨铜观音,庄严静美,细腰跣足,造型精美,为南诏遗物。
42、然世事沧桑,巨钟已毁于清,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,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,今已无存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关键词: